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烽烟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资讯】近50℃高温,印度已有211人被“热死”!中国今年也有“超热夏天”吗?

资讯

根据环球时报援引美国国家环境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在2024年的前4个月里,全球气温创下175年来同期新高。

资讯

过去一周,印度西北部及巴基斯坦东部和南部持续高温热浪天气,已导致多人死亡。未来三天,印度西北部及巴基斯坦东部和南部高温天气持续。

5月29日,印度德里地区蒙盖什布尔气温监测站记录到52.9℃高温,创下德里地区最高气温纪录。但印度气象局官员在6月1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由于“温度传感器出现故障”,在德里地区蒙盖什布尔气温监测站所录52.9℃的高温数字有误,比实际温度高出3摄氏度,实际最高温度为49.9℃。

不论52.9℃还是49.9℃,南亚高温都具有明显极端性。尤其印度多地持续高温已经造成多人死亡。

印度人民院选举4月19日开始,分7个阶段举行,于当地时间6月1日进入尾声,选举结果定于4日公布。然而,伴随着印度选民排队投票的,是“极其炎热”的高温天气。印度官员5月31日表示,高温天气已导致至少33人死亡,其中包括多名值守的选举官员。

6月3日消息,过去24小时内,印度奥里萨邦至少有45人死于可能与炎热有关的疾病。截至目前,印度全国因炎热死亡人数上升至211人。路透社报道,3月至5月,印度发生超过2.5万起中暑病例,造成至少56人死亡。印度媒体说,目前中暑和因中暑死亡病例统计依赖于各地上报的数据,具有滞后性,实际死亡人数可能远远超过政府公布的数据。

资讯

在印度新德里,当地政府因干旱缺水限制日常供水,许多地区将供水量从每天两次减少到一次。当地时间6月2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由于高温持续导致干旱缺水,当地居民围在一辆水车旁领取定量的生活用水。当地居民称,夏季用水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印度教徒报》网站6月2日报道,气候变化正在缩短印度的春季,冬季过后很快就迎来夏季。在印度北部,越来越多地区3月底气温就可能超过40摄氏度。

印度的4月至6月通常较为炎热,7月到来的季风降雨会有“降温”作用。据美联社报道,过去10年间,印度4月至6月的天气变得越来越热。

南亚为何出现极端高温?

南亚地区属于典型热带季风气候,3至5月是印度传统旱季,气候干燥炎热。每年5月到6月初的前季风阶段,当地都会经历高温侵袭。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任国玉解释说,首先,从春分日开始,正午太阳直射点从赤道逐渐北移至印度大陆,到5月下旬时印度半岛中午正是“太阳当空照”。其次,印度次大陆北部和西部受到高山阻隔,地形遮挡因素使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很难吹拂进来,即便一些偏西北风或偏北风吹进来,气流下山之后也会出现“焚风效应”,形成干热风,使得天气更热。

资讯

此外,5月下旬至6月初,南亚季风还没有爆发,上空由副热带高压控制,这时候天空云量少、降水少,太阳辐射强,土壤湿度低,蒸散发消耗的热量少,使得空气越来越热。今年控制伊朗到南亚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尤其强,也是造成当地气候更加炎热干燥的环流因素。

任国玉还表示,近期印度一些站点的高温数据在国内很多民众看来十分不可思议。但需要注意的是,出现异常极端高温数据的只是印度个别站点。此外,与历史相比,近期报道的高温天气,对印度或南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说还不是特别极端。

对于这一问题,印度理工学院教授拉古?穆尔图古德认为,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以及2022年1月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喷发释放的水蒸气。水蒸气会增强温室效应、加剧气温升高。

今夏我国也会迎来极端高温天气吗?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表示,展望今年夏天,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偏多。华北、华东北部和南部、华中南部、华南、新疆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极端高温。

2022年夏天,中国长江流域出现持续性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等特点。受降水偏少及持续高温影响,长江流域出现罕见旱情。今年夏天会否出现类似情况?

资讯

全国高温日数分布图(2022年6月1日—8月15日)

郑志海表示,今年高温最明显的区域将更偏南一些,主要在江南南部、华南一带地区,但是预计出现长时间极端高温天气可能性较小。

来源:都市快报橙柿互动、央视新闻、中新网

近期热门视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