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秦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

《秦国》,此词条收录于12/27,仅供参考

      秦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嬴姓,先后定都平阳、雍城、栎阳、咸阳,曾为“战国七雄”之一,经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始皇帝五代国君的努力,秦国完成对东方六国的兼并,统一了中国。

      秦国的始祖秦非子,是颛顼帝后裔,商代名臣蜚廉长子恶来的后人。周孝王分封秦地作为非子的封邑,令他做周王室的附庸,号称秦嬴。非子四世孙秦庄公因平叛西戎有功,被周宣王任命为西垂大夫。公元前771年,庄公之子襄公勤王有功并协助周平王完成迁都,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被正式册立为诸侯,秦国由此建国。秦穆公在位期间,内政上善用人才,如百里奚、蹇叔,外交上注重结盟、联姻,如发展和晋国的友好关系,同时开拓千里疆域,称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穆公之后,秦国经过数百年的低潮期,秦孝公元年(公元前361年),孝公下达求贤令,任用商鞅变法,迁都咸阳,富国强兵,被周天子任命为方伯,称霸诸侯。秦惠文王继位后,选贤任能,文有张仪,连横六国分化瓦解,武有樗里疾、司马错,并河西、平巴蜀、出函谷、下商於、义渠称臣。到惠文王之子昭襄王继位,加快了对东方六国的兼并,消灭义渠解除后顾之忧;灭东周,并通过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五大战役,取得对东方六国决定性胜利;文治方面,昭襄王重用范雎,驱逐四贵,巩固了王权。自始皇帝十五年(公元前232年)至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完成国家统一,结束春秋战国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中国进入帝国时代。

      《荀子·强国》中荀子与范雎的一段对话,从五个方面总结了秦国胜利的原因:一是形胜,即秦国地形优越,资源丰富;二是百姓朴,即民风质朴得体;三是百吏肃然,指官员们都严肃谨慎;四是士大夫明通而公,即少私事人情,不结党营私,处理公事明智通达;五是朝廷听决百世不留,指朝堂百官理政井井有条、效率高。同时,荀子指出秦国的缺陷,因为缺乏儒学的熏陶,秦国便使用强力和霸道,但强力会遇阻,霸道无法实现文化认同。司马迁在《史记·六国年表·序》中肯定了秦国兼并六国代表了历史的发展方向,将秦与夏禹、商汤、周文王、汉并列,说它们的兴起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肯定了秦国的历史贡献。虽然也谴责秦国在统一的进程中多采用残暴的手段,但认为社会在不断变化,秦国能把握时代变迁而变法图强,这样的大成就应该予以肯定。

      秦人的祖先非子因给周孝王养马有功,分封秦地给他,赐他延续嬴氏祭祀,号称“秦嬴”,秦作为地名正式和嬴姓联系起来。周幽王因改立太子,被申侯和犬戎所杀,秦襄公勤王并协助周平王迁都立下大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秦”即成为国号。始皇帝嬴政统一中国后,仍沿用“秦”为国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