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汉化-族群文化扩张

汉化

《汉化》,此词条收录于12/26,仅供参考

      广义上的中国化包括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对周边民族的同化与融合,也被称作汉化。这个过程一直贯穿着中国的历史,以及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在古代,居住在中原的汉人相对周边各族,具有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优越的地理位置,悬殊的人口优势,因而在民族融合中扮演主导角色。

      陈寅恪认为,胡化与汉化,不以种族出身来区分,而是以文化认同来区别。

      从上古、先秦至春秋战国时期,九州内的蛮、戎、夷、狄等部落如三苗、陆浑戎、山戎、骊戎、赤狄、群舒等,透过内迁或与诸夏部落杂居,从而使得他们一部分人被同化。

      秦汉时期,居于岭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岛、小部分福建)等的多个土著部落被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部落称为百越,南越部落为其中一支。秦始皇南下攻取百越后,华夏部落来到岭南地区,多数南越人与华夏人杂处,少部分百越人逃往山区或更南方的地区。秦朝灭亡后,南海郡尉赵佗兼并桂林郡和象郡称王,建立了岭南第一个封建王朝南越国(南粤国,古代“越”和“粤”是通假字,指华南百越地区)。南越国时期实施和辑百越政策,夏、越(粤)和平杂处,或互相通婚,并陆续有中原人迁入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