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瑶族-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的民族

《瑶族》,此词条收录于12/25,仅供参考

      瑶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自治区)的山岳地带,即从云南景谷县到广东始兴县、广西防城县到湖南武陵山区等地区,中国境内共有3309341人(2021年)。瑶族的民族语言是汉藏语系的“勉语”“布努语”“拉珈语”,新中国成立后,瑶族也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字。

      几千年前,蚩尤和炎帝、黄帝两大部落发生战争,战败后,大部分蚩尤部落人民向南边流亡,形成三苗民族。尧舜禹时期,三苗和华夏民族为了争夺生存势力,经历数次战争,三苗战败,被迫继续向西、向南迁徙,定居于荆楚之地,并逐渐形成荆蛮民族。先秦时期,楚人侵略荆蛮,并在其地域建立楚国,之后,部分荆蛮和楚人相融,另一部分荆蛮向南、向西迁徙,形成长沙蛮、武陵蛮等部落民族。瑶族的先民和长沙蛮和武陵蛮与瑶族有密切关系,东汉时期,由于“徭税”过重,包括瑶族先民在内的武陵蛮掀起一系列的起义活动。唐朝时期,瑶族也被称为“莫徭蛮”,到了唐朝末期,由于国家动荡不安,各地爆发诸多起义活动,包括瑶族在内的人民响应号召,加入起义。到了宋代,由于瑶族人民无法忍受政治压迫,相继起义反抗,并来到广东、广西北部地区,直到元朝,迫于战争压力,瑶族人民继续南迁,深入广东、广西腹地。至明末清初时期,由于封建王朝的剥削、征缴和屠杀,一部分瑶族从两广向云南、贵州等地迁徙,一部分瑶族迁居到越南、老挝、泰国等国边境。鸦片战争后,瑶族人民积极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与军阀政治展开激烈斗争,加入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和政府的领导下,瑶族进行民主改革,先后建立多个以瑶族为主或者有瑶族参加的各族自治县,以及数百个瑶族乡。政府还加大对瑶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使瑶族人民地区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大幅减少贫困人口和贫困面积,瑶族农民逐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瑶族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进一步推动和发展,为瑶族培养了一批教师、医生、工程师、农艺师以及党政机关干部。此外,瑶族继承了传统瑶医技术,同时,融合现代医疗技术,各地区逐步建立起医疗卫生网络。

      瑶族主要信奉万物崇拜、祖先崇拜和瑶传道教等三大宗教。过去,瑶族人民以刀耕火种、打猎和采集为生存方式,喜爱大米、玉米、红薯等主食。在住宅方式上,他们常常选择“叉叉房”和“干栏式”房屋作为住所。他们的头饰和服装丰富多彩,上身和下身的服装款式多样,且大部分人喜爱穿青色服饰。因居住在山居,他们的交通方式较为不便,舟船和走路是他们的主要出行方式。春节、清明节、社节、祝著节、耍望节等是瑶族的传统节日,一到节日,他们都会欢歌跳舞。除此之外,瑶族还有嫁女、招郎入赘两种婚恋形式,土葬、岩洞葬、火葬、挂葬等多种丧葬仪式。在瑶族地区,还留存了一些带有原始特点的社会组织形式,主要有“油锅”“瑶老制”“石牌制”。瑶族民间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民间文学多靠口耳相传,部分用汉文传抄,包括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谜语、说词等多种形式;民间艺术中,长鼓、扁鼓、铜锣、铜镲、铜钹、铜铃、唢呐、长号、牛角、笛子、木叶等都是他们喜爱使用的乐器;刺绣、挑花、蜡染、织棉等是他们的传统手工技艺。还有,他们喜爱的体育游戏活动有打陀螺、打猎操、武术、抛花包、赛马、踢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