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此词条收录于12/30,仅供参考
马家窑文化于1924年初次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窑遗址内,故以“马家窑”命名。由于马家窑文化与仰韶文化几乎平行发展,因此马家窑文化曾有“甘肃仰韶文化”之称,后证实它是略晚于仰韶文化的遗存,是受其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另一系统的文化,为仰韶文化晚期的地方分支。马家窑文化被大量发现于甘肃、青海一带,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洗河、大夏河及涅水流域一带,年代约为公元前4200-前3300年,基本上与半坡四期文化相始终。
马家窑文化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并饲养猪、狗等家畜,同时从事渔猎和采集活动的聚落类型。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艺术高度发达,陶器多用泥条盘筑,只有少数形状特殊的器物才用手捏。马家窑陶器陶色以橙黄为主,彩陶较多,而且常在钵、碗、盆、豆等器物内部绘彩。现在一般将其分作“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以后三者最为精致。
在兰州徐家坪曾发现马家窑文化窑场一处,共有陶窑12座,还发现有研磨颜料的石磨盘与调制颜料用的分格陶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