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大小金川之战》,此词条收录于12/30,仅供参考
清平大小金川之战,前后两次,第一次始于乾隆十二年 ( 1747年 ) ,终于十四年 ( 1749 年) ,第二次始于三十六年 ( 1771年) ,终于四十一年 ( 1776年) ,是清朝政府出兵平定大小金川[a]叛乱,维护西南边疆稳定的两次大规模战役,同时也位列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二。[2]
乾隆十一年(1746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作乱,第一次金川战役开始。乾隆十二年(1747年)二月,四川巡抚纪山奏报,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率兵攻打革布什咱土司控制的正地寨,乾隆将贵州总督张广泗调任川陕总督率军平叛,但是多次进攻未能见效,后派遣讷亲到四川督师,因出师不利,后便不敢再主持军事,久攻不下,川陕总督张广泗和讷亲被清朝政府处死。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改派大学士傅恒为经略,岳钟琪为总兵,讨伐金川,莎罗奔最终请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3][4][5]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清廷派四川总督阿尔泰联合九家土司合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却与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联合反清,四川总督阿尔泰和提督董天弼从中调解,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大小金川冲突不断。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清朝政府向金川进兵,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开始。同年董天弼和阿尔泰被革职,留在军营中效力赎罪。次年,桂林率军攻击木城受挫,参将薛琮部被包围,桂林没有驰援,致参将薛琮以下三十余人阵亡。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温福战死,清廷派阿桂为定西将军,增兵金川。经多次血战,清军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初取胜。历时五年、死伤逾万人、耗银七千万两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结束。[6][7][8]
清代学者魏源认为金川一役和唐朝攻石峰堡比较,更加得不偿失。金川军事,在最开始就是错误的,蛮酋本来就是外来的,可以对他们施威,但不必深入的阻止他们,一误再误,导致现在的结果。[9]清代学者程穆衡认为从瞻对、大金川用兵以来,川省地区物价飞涨,于公于私都带来了损耗,给西南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10]当代学者曾唯一认为,金川之役两次用兵,劳师多年,费银达七千万两,镇压叛乱,在此基础上实行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消除了土司的割据状态,有利于我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