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戴高乐》,此词条收录于12/30,仅供参考
夏尔·戴高乐,全名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法语: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1890-1970),法兰西人,是一位法国军事家和政治家,外交家、作家,[5]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又被称为“戴高乐将军”。[4]
戴高乐出生在里尔,于1912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立下军功,但在凡尔登战役中被德国人俘虏,战争结束后才返回家乡。一战后戴高乐继续在军中任职,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军事理论。二战爆发后,戴高乐作为法军上校率领第四装甲师抵抗德军入侵,并在1940年被任命为准将和副国务卿。法国投降后,他拒绝接受停战协议,逃到了英国,并在6月18日的讲话中呼吁法国人民抵抗侵略,继续战斗。在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支持下,戴高乐成为自由法国运动的领袖。1944年,戴高乐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临时政府总理。但由于法国国内各个党派间陷入了政治斗争,他在1946年初辞职,随后创立法国人民联盟继续参与政治活动。20世纪50年代早期,戴高乐退出政坛,隐居在乡下别墅撰写战争回忆录。[4]
在阿尔及利亚战争导致第四共和国风雨飘摇之时,国民议会重新请他返回政坛。戴高乐改革宪法,建立了第五共和国,并被选举为首任总统。之后又解决了阿尔及利亚问题,并逐步采取措施解决其他法国殖民地问题。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戴高乐主张法国不应该依赖其他国家维护其国家安全。为此,他推行了“国家独立”政策,并退出了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发展了独立的核打击力量,使法国成为世界第四大核大国。同时,戴高乐恢复了法德关系,通过1963年1月22日签署的《爱丽舍条约》,在英美和苏联势力范围之间创造了欧洲大陆的法德轴心。1964年,戴高乐将军与毛泽东主席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4][6]在中法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4]
戴高乐反对欧洲超国家发展,但支持将欧洲经济一体化。他公开批评了美国干预越南和美元的“过度特权”。在他晚年,他支持“自由魁北克万岁”的口号,并两次否决了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提议,在北美和欧洲引起了广泛争议。尽管在1965年戴高乐成功连任总统,但他在1968年5月时面临着五月风暴的冲击。1969年,戴高乐在公投中提出将更多权力下放给民众,失败后他再次选择了辞职,在一年后去世,享年79岁。[4]
许多法国政党和领袖声称他们拥有与夏尔·戴高乐类似的政治意识形态,即“戴高乐主义遗产”。在他去世后,法国的许多街道和纪念物都以戴高乐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