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此词条收录于12/30,仅供参考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2]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3]唐朝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文德皇后之兄[4],唐朝宰相,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5][6]
因父亲早逝,长孙无忌与妹妹一同在舅舅高士廉家中长大,与李世民从小便相识。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父子于太原起兵,长孙无忌随李世民征战。武德九年(626年),长孙无忌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被封为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太子李治继位,长孙无忌继续辅政。唐高宗即位后,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主持修定《唐律疏议》。永徽四年,主审房遗爱谋反案,永徽六年(655年),长孙无忌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力保王皇后,反对立武氏为后。显庆四年(659年),长孙无忌遭人陷害,被流放到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后唐高宗命人重审此案,受许敬宗党羽逼迫,长孙无忌在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自缢而亡。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追复长孙无忌官爵,将其墓迁至昭陵(今陕西省咸阳市)。[5][6][7][8][9][10][11][12][13]
《新唐书》曾评价过长孙无忌,认为长孙无忌秉性豁达机敏,博览文史典籍,但他陷害吴王一事是有损其德行的。[5]长孙无忌著有《新曲二首》《灞[bà]桥待李将军》。[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