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此词条收录于12/30,仅供参考
大梁,即“梁”,中国古地名,战国后期魏国都城[1],为当时中国最大都市之一,今为河南省开封市[2]。
魏惠王在位期间(公元前369年~公元前319年)[3],魏国将国都从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安邑一带)迁至仪邑(今开封市城内外西北一带),改称“大梁”[2]。魏惠王还在此开凿了人工运河——鸿沟,促进了大梁乃至魏国的繁荣发展[4]。据《史记》记载:“魏之大梁,秦之咸阳,楚之郢,皆出入大贾小商之地。”资料显示,当时大梁城有居民50万人左右,约占当时魏国总人口的25%。大梁城有城门12座,著名的有城东北的夷门和城西韵高门,城内冶铁、纺织等手工业和商业都很发达,城区面积比现在开封的旧城区面积还大。作为魏的都城,大梁拥有130年的兴盛期[5]。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大将王贲引军攻魏。王贲采用以水攻城的办法,“引(黄)河(鸿)沟灌大梁”长达3个月,大梁城遂在水中化为了废墟[4][5]。
战国时期魏国的领土包含今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的部分地区,占有当时文化和农业都最为发达的黄河流域,是当时中国战国时代的一等强国,为了争霸中原,实现魏惠王的雄心,位于山西夏县境内的安邑作为都城已经不利于魏国在黄河流域的扩张,于是魏惠王筹划迁都一事的动机便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