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宙》,此词条收录于12/30,仅供参考
太古宙(Archean),(4000—2500Ma[a])[1],前寒武纪时代的第二个地质时期,时间划分为40亿年~25亿年,其底界的划分采用4030Ma[b],该数据来源于在加拿大北部发现的地球上最古老的地壳型岩石记录[c],顶界年龄采用2420Ma[b],该数据来源于前寒武纪时期全球大规模带状铁建造(BIF)时期和已知最早的全球冰川事件[d]中目前最精确的同位素测年。[2][3]
太古宙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为太古宇,也是最古老的地层,由于太古宙时期地核刚开始形成,大多数为零星地块经过长期的构造运动后并未形成标准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所以该命名为学术界公认的非正式国际标准分类命名单位。[4][5]
太古宙前后持续了15亿年的时间,在此期间里,地球形成了薄而活动的原始地壳,开始出现原始的大气层和水圈,最早的原核生物也开始出现。[4][6]
1872年,美国地质学家J.D.丹纳首先提出“太古”一词,用其大致代表北美的前寒武时期。[7]
1976年,前寒武纪地层分会将太古宙作为标准年代单位。[8]
1977年,国际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地层分会第四次会议,将太古的上界放在25亿年,并称之为太古宙。[7]
1979年,国际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地层分会第五次会议提出将太古宙三分,其年代界限分别为35亿和29亿年。[7]
1980年,美国地质协会(AGI)的“地质术语汇编”(Bates和Jackson,1980)指出太古宙是“前寒武纪时期相当于太古宇岩层形成的最早阶段”。[8]
1991年,国际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地层分会第九次会议决议将太古宙4分,其年代自下而上划分分别为始太古代(小于36亿年)、古太古代(36亿年~32亿年)、中太古代(32亿年~28亿年)、新太古代(28亿年~25亿年)。[7][5]
2008年,冥古宙作为非正式的年代单位列入国际地质年代表,并以40亿年为界限与太古宙划分开,至此太古宙的时代划分确定,并一直沿用至今。[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