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此词条收录于12/30,仅供参考
东北抗日联军是1931年9月到1945年10月,中国创建和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东北地区抗击日军侵略、反抗伪满洲国统治长达14年时间。[1][2]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并建立伪满洲国,东北各阶层群众和部分爱国官兵纷纷自发组织武装抗日。[1][3]中国支持各抗日武装,1932年初,中共满洲省委派遣杨林、杨靖宇等人分别在东北各地建立反日游击队。[1][4][5]1933年5月,中共中央提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各抗日游击队组建成东北人民革命军,联合东北抗日民众共同作战,扩大抗日中共中央统一建制,成立东北抗日联军,共计11个军3万余人,部队规模和战斗力进入鼎盛,并形成北满、吉东、东南满三大游击区。东北抗日联军牵制东北10余万日军,与全国抗日战场互相呼应和配合。[7][8]
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东北抗日陷入困境,东北抗日联军缩编为3路军,被迫进行转战和远征,坚持艰苦的分区作战。[9][10]1941年初,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困难形势下大部转移至苏联境内,并建立两个野营和一个教导旅,在大力开展教育训练提高军事素质的同时,继续组织小分队深入东北各地坚持分散游击抗日。1945年7月,东北抗联教导旅以独立步兵第88旅的番号编入苏联远东第2方面军,配合苏联红军进军东北,夺取东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抗战胜利后,东北抗日联军大力扩军建政,协助解放东北。[11][12]1945年10月,中共中央组建东北区司令部,东北抗日联军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抗联番号至此结束。[13][14]
东北抗日联军在日军占领东北后长期坚持游击战,牵制了东北日军,阻止了日本的“北进”计划。东北抗联的抵抗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促进了全民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在日本占领东北期间,东北抗联有效阻击日本对东北的资源掠夺,削弱了日伪殖民统治的基础。东北抗联与苏联军队协同作战,为最终夺取东北抗日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抗战胜利后,东北抗联利用有利条件,迅速占据东北地区,为中国控制东北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东北抗联与朝鲜共产主义者联合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对战后东方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