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藏经洞-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

藏经洞

《藏经洞》,此词条收录于12/29,仅供参考

      敦煌藏经洞是敦煌莫高窟第17窟。[1]藏经洞开凿于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为当时河西都僧统洪辩的影窟。此窟建于晚唐大中、咸通年间(851-862年),位于16窟甬道北壁,初建时是敦煌高僧统洪辩(注1)的影堂(纪念堂)。[2]

      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公历1900年6月22日),甘肃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莫高窟第16窟甬道中发现了一个藏经洞,并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共五万余件。但腐败的清政府未能对其进行应有的保护,致使此后藏经洞中的大批敦煌遗书和文物被外国探险队捆载而去,分散于世界各地,劫余部分被清政府运至北京,入藏京师图书馆。[3]

      藏经洞被认为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保存了公元4至11世纪的写本刺绣、绢画、法器等各类文物近6万件,“方面异常广泛,内容无限丰富”,可谓是“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古代学术的海洋”。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献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最重要的发现,敦煌学家姜亮夫教授认为“整个中国文化都在敦煌卷子中表现出来”。[4]

      敦煌在中国汉唐时期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道士王圆箓[lù]雇用敦煌贫士杨果在清理第16窟时,发现墻壁后面有一个密室,洞内满是各种佛教经卷等文物,总数量约5万余件。佛书占敦煌汉文文献的百分之九十左右。1907年斯坦因首次来到敦煌,从藏经洞取走经卷600多件,装满了5大箱。1910年清廷下令把剩余的敦煌卷子运往北京保存,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敦煌,并从王道士隐藏的写本中买下570余件写本、绘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