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基隆港-中国台湾海洋渔业基地

基隆港

《基隆港》,此词条收录于12/29,仅供参考

      基隆港(Keelung Ports[1]),位于北纬25度8分53秒,东经121度44分22秒,在台湾岛东北端,三面环山,湾口外有和平、桶盘等岛屿,港外侧有基隆岛、野柳半岛,是一个在天然海湾基础上加以人工填筑的半天然海港。共有泊位58个,其中深水泊位48座,可同时容纳大型船舶70艘。[2][1]

      基隆港辟于1863年,始称鸡笼港。1872年,清政府设防于此,取谐音“基地隆昌"之意而定名基隆港。1886年,基隆港正式开放为商港。甲午战争后,基隆港被日本占领。1899年到1944年间,日本在基隆港开始建设共五期的基隆港筑港工程。[a][2][3][4]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基隆港的港埠设施及港内停泊船只皆毁损严重,港区几成废墟。1945年,台湾光复,基隆港务局成立,隶属于台湾省政府交通处。1961年至1974年间,港务局改建内港设施,并开始在外港及东岸兴筑码头。1974年至1981年间开始积极扩建外港,并先后兴建两座大型突堤码头。1982年至1992年,基隆港以改建及增建货柜码头为主。1984年,基隆港成为世界第七大货柜港。[4]2002年,港务局正式开放港区观光。2003年,基隆港设立了自由贸易港区。2006年,基隆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12万标准箱,为台湾省第二大集装箱港口,也是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之一。2009年,基隆港衰退为台湾第三大国际港。[2][5]2011年,台州大麦屿港至台湾基隆港海上客运直航定期航班迎来开通一周年。[6]

      基隆港在十七世纪即有外人足迹,西班牙人占领台湾时就曾对基隆港进行调查,并进行了部分建设。基隆港辟于1863年,始称鸡笼港,由于港口窄,内宽,似鸡笼而得名。1872年,清政府设防于此,取谐音“基地隆昌"之意而定名基隆港。1886年,基隆港正式开放为商港。当时就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曾进行基隆港的建港规划,并委由当时的台湾首富林维源总办基隆港的建港事宜,也将当时兴建中的纵贯铁路分出支线至港区;但后来建港工程因刘铭传的离职而未全面实行,主要设施中只完成一座陆海联运码头。甲午战争后,基隆港被日本占领。1899年到1944年间,日本在基隆港开始建设共五期的基隆港筑港工程(第五期工程因二战爆发而未全部完工),清除了原本密布内港区内的礁石,并在外港陆续整建了大型造船厂及军港、渔港区等设施,从码头货栈入境区铁路系统皆相当完备。较特别的是,基隆港的筑港工程并不由当局行政系统负责,而是由日本军方主导,并被列为日本海军列管军港之一。[2][3][4]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基隆港由于当时台湾主要物资吞吐港及海军基地的地位,成为美军轰炸的首要目标。港埠设施及港内停泊船只皆毁损严重,港区几成废墟。1945年,台湾光复,基隆港务局成立,隶属于台湾省政府交通处。港务局成立时以打捞港内一百多艘沉船及复建码头、桥梁、船渠、船坞、运河、防波堤、修理场及仓库等原有设施为主,1953年以后才开始增设港埠设施,如增建西29、30号码头、渔港区突堤码头、兴建通栈仓库等,并填筑大沙湾海水浴场以兴建船渠。复建完成之后,基隆港开始快速发展。1961年至1974年间,港务局改建内港设施,并开始在外港及东岸兴筑码头。1974年至1981年间开始积极扩建外港,并先后兴建两座大型突堤码头,以消除内港瓶颈及岛内增长的运输需求;连接港区及高速公路的东岸、西岸高架桥也兴建于同时期。1982年至1992年,为因应货柜运输时代的来临,以改建及增建货柜码头为主。基隆港的营运量在1980年代到达高峰,到了1984年,基隆港更成为世界第七大货柜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