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统一准噶尔之战》,此词条收录于12/29,仅供参考
清统一准噶尔[zhǔn gá ěr]之战,亦称平定准噶尔、清准战争、西北百年战争,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统一西北地区与卫拉特(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进行的战争,时间跨度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开始,持续到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结束。[1]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准噶尔大汗噶尔丹勾连俄国势力侵入喀尔喀蒙古。[2]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噶尔丹败亡,策妄阿拉布坦继任准噶尔部台吉。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准噶尔部出兵占领拉萨。清军由青海出兵入藏,全军覆没。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朝第二次出兵西藏赶走准噶尔军。雍正九年(1731年)六月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新任准噶尔部台吉噶尔丹策零与清军两次作战,互有胜负。雍正十一年(1733年)冬,噶尔丹策零求和,次年八月准噶尔同清朝划清牧界,暂息兵戎。[3]清乾隆十年(1745年),[4]准噶尔内乱,乾隆帝趁机出兵进占伊犁、击溃达瓦齐军,并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平定阿睦尔撒纳的叛乱。[5]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俄国遣使告知清政府阿睦尔撒纳已死。清政府派亲王巴克雅木丕勒和侍郎三泰前往恰克图验尸。[6]确认阿睦尔撒纳身亡后,乾隆帝认为准噶尔全局已定并宣谕中外。[7]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张永山认为,准噶尔叛乱的平定消灭了准噶尔的分裂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巩固了西北地区的边防,打击了沙皇俄国的侵略阴谋,为西北和中原地区的和平发展创造了条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