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烽烟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洪家天气】狂风暴雨中为什么有一群人光着脚放气球?当然不是为了玩!

洪家天气

台风天,狂风暴雨中一群“追风人”跑到户外放气球!这当然不是为了玩,而是高空气象上的一种探测方式——气球探空。

    

前天晚上,这段台州洪家国家基准气候站的工作人员放探空气球的视频被传上网后,瞬间刷屏朋友圈,视频中3位气象工作人员穿着雨衣,光脚在狂风暴雨中跑,手上拿着一个巨大的白色气球。

洪家天气

网友一边由衷感叹气象工作人员不易,一边肯定也一样产生了强烈好奇,为什么要在台风天放飞气球?

记者联系到了台州洪家国家基准气候站站长戴卫东。戴卫东解释说,气球探空并不是因为台风来了才放的,而是他们的一项工作日常,365天每天如此,只是昨天正好遇上了台风天。参与这次气球探空的人员,由60后和80后组成,基本都是从业10年以上的资深气象工作者。

所谓的气球探空,是利用特制的气球把探空仪带到3万米以上高空测量各种气象要素,并通过无线电信号发给地面接收设备,常规是测量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速风向等。

每天有两次施放气球开展高空探测的时间,分别是7:15和19:15。平常,这项工作由两个人配合完成,一个在室内操控雷达,一个在室外施放探空球。而昨天因为情况特殊,全体到岗,一共出动了8个人,其中6个在室外,1个在室内,1个作为室内外的联络员。“所有能出去的男同志,还有个子大一点的女同志都到外面去帮忙了”。

洪家天气

刚刚经历了超强台风“暴击”,戴卫东声音有点疲惫,从8月8日开始,他和他的伙伴们就24小时时刻守在单位,没有回过家。因为时不时就要冲出去看下外面的情况,又要再跑到室内来指挥,戴卫东说自己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一共6次。

我们都有过大风天在户外行走的经历,阻力大到举步维艰,连直起身都困难,更别提要牵着一个直径2米的大气球。

前天晚上,台州洪家国家基准气候站最大风速达到了8-10级大风,这是什么概念?可以参照科学风力歌:“七级迎风走不便, 八级风吹树枝断, 九级屋顶飞瓦片, 十级拔树又倒屋”,就能感受到当时的风力有多大。别说正常放飞,拿把球拿稳都是个问题,“2个人拿球,4个人护球,必须小跑,超过放飞时间太久,数据就作废了。”

从拿到球到放球点,只有短短50米,但因为风雨太大,大家连跑带走用了将近2分钟。戴卫东说,施放探空球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施放,规定是19:15施放,超过5分钟时间范围内不扣分;超过30分之内扣分,但数据仍有效。再久,这次放飞就作废了。

好在最后气球按时放飞,今天早上7:15分,同样的8人阵容,又再进行了一次气球探空放飞。

每日两次放飞,不论外面是刮风下雨打雷还是下冰雹,都要进行。有时候遇到雷雨天,外面打雷闪电,这时候去放飞其实是有一定生命危险的,但时间点到了,身体里就像上了闹钟,就会不顾一切冲出去。

戴卫东印象深刻的是2004年的“云娜”台风影响浙江,放飞条件艰难,几个施放人员一共放了7个球才成功,当时《中国气象报》也报道了这件事。

台州洪家国家基准气候站建于上世纪50年代,气球探空最早是从80年代开始的,当时在台州大陈岛上,1992年搬到了现在的台州洪家国家基准气候站至今。戴卫东说,目前浙江省内共有三个站点会施放气球探空,除台州洪家国家基准气候站,还有杭州馒头山的国家基准气候站和衢州气象台。

很多人可能会问,这个大气球飞上天那么高不会破吗?了解一下制作气球的原料。一般是天然乳胶,它在单个方向上的伸展可以超过500%。气球有圆形、梨形等不同形状,球重一般在300克至1500克。充入适量的氢气或氦气后,气球升放时的水平直径大约为1.5米,约上升到30千米高空后自行爆裂,其在高空中的爆破直径达8米至9米。

探空用气球与普通气球本质区别在于其下面悬挂探空仪和与之相互配合工作的地面接受设备,相当于连成了一个高空医生的“听诊器”。

新闻链接

在舟山沿海,前天也放了一次气球。不过跟台州洪家国家基准气候站的日常放飞不同,舟山这次是气象专家们专门等着台风天来搞的课题实验。

视频 仲伟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野外观测团队前天成功施放了臭氧探空气球,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台风环流内施放臭氧探空气球,完成臭氧成功探测。

洪家天气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野外观测团队在舟山沿海一次性成功释放臭氧探空气球的瞬间。

前天21时30分,舟山沿海风狂雨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野外观测团队在风雨中施放当天第六个探空气球。

“臭氧探空”又是怎么回事?浙江省气象台气象专家说,臭氧探空,顾名思义是探测空中的臭氧情况,此次探测目的是研究分析台风影响前后平流层臭氧变化特征。

全球平流层臭氧变化监测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缺乏强对流天气条件尤其是在台风条件下,平流层整层的大气臭氧直接观测资料。所以“这次野外台风试验观测意义很重大”。

记者:余夕雯

来源:都市快报

洪家天气

文章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