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烽烟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资讯】区域教育负责人、专家、校长等聚集在这里,就当下两大教育热词开展讨论

6月1日,第二届全国“影子校长”千校联盟论坛分论坛——科学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也是“月末咖*汇”的第三场活动,活动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协办。

论坛邀请科学教育的政策、学术和实践领域的知名专家、教育行政管理者与中小学校长群体围绕科学教育推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展开深入对话。

资讯

活动的嘉宾致辞环节、专题报告环节、媒体代表与谈环节分别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助理邓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田爱丽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零一学院创始人郑泉水在线上致辞,他表示,从工业时代到数字时代,教育面临的不是循序渐进的改良,而是疾风暴雨的变革,是时代大转折。为了家庭、民族和人类的未来,时代呼唤全新的教育范式,“作为年长者,我希望能够达成这个使命,羡慕你们有幸生逢其时,在这个伟大的大变革时代建功立业。”

资讯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仲立新表示,此次“月末咖*汇”的主题与刚刚结束的第二十一届上海教育博览会线下展主题“科学引领未来,教育助力强国”异曲同工。他通过列举吴晗、钱伟长、柳智宇、舒尔茨等求学期间的经历,表明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当前国运兴衰的关键时刻,应建立正确、科学的人才观,使拔尖创新人才的涌流成为一种符合自然规律的现象。

资讯

科学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

上海区域实践

基础教育阶段是科技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强国后备人才的关键阶段。区域层面工作的总体布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恽敏霞表示,科学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都是系统工程,闵行区采用区域政策支持的方式,首先是做好顶层设计与资源建设并重。

资讯

闵行区已经出台了《闵行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行动方案(2024—2026年)》,依托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以“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及功能区建设,建构“面向人人、学段贯通、因材施教、多方协同”的闵行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

同时依托区内两所“双一流”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分别建设12年一贯制学校,今年全部落地。区域拓展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制定“进高校、进科研院所、进高新企业”三进方案,形成中小学生科学教育社会资源清单,目前共建各类科普教育基地96家,有机衔接中小学科学教育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

据恽敏霞介绍,近年来,闵行区学生在各类全国性、国际性科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在刚刚结束的第3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闵行师生共获得一等奖130项、二等奖326项、三等奖463项,共有6个项目被申报参加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高考中,闵行每年有两百四十余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4所学校,每年有三十名左右的学生通过强基计划被高校录取,这些都与区域层面多年坚持的科学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密切相关。

恽敏霞表示,科学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更是基础教育的实践难点,需要在建构协同创新机制、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优化科学教育体系以及拔尖创新人才评价等方面持续不断努力和创新。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局长郭金华在论坛上也介绍了区域推进科学教育的黄浦实践。早在2019年,黄浦区就印发了《黄浦区推进创新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将创新教育打造为黄浦教育的重要特色和品牌。去年10月,黄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浦区高质量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努力打造创新教育先行区,以创新教育整体推动黄浦教育现代化的加速发展。

资讯

郭金华介绍,黄浦构建区域创新教育生态——全学段建设融创课程,丰富学生创新教育经历和情感体验;构建慧创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强调学生主体性,凸显多样化的、主动的、个性的学习方式,支持学生主动多元个性化创新学习;拓展乐创空间,打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习场景、构建家校社企合作共育的立体空间、建设区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打造学生创新社区时时处处泛在;配套趣创评价,发挥指挥棒导向。

黄浦创新教育的区域整体推进以“1 2 2 3 N”的模式进行,“1”是以《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创新教育育人模式变革行动研究》区域龙头课题为引领;第一个“2”是打造创新教育研究中心、拔尖创新人才大中小一体化协同培养中心两个中心;第二个“2”是开发两个学院——黄浦区创新英才科学院和哈勃学院;“3”是建设好创新教育标杆学校、创新教育联盟学校、创新教育项目学校三类学校;“N”是实施N个计划(项目),目前包括实施 “创新教育种子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黄浦青少年创新英才登峰”计划、实施高中-大学衔接的科研英才培养项目、举办黄浦创新教育高峰论坛、举办“奇思妙想创意会”“好问题”大赛等活动。

郭金华表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科学教育,更应该是科学知识、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育,并结合“双新”课程改革的推动,进一步加深力度。

科学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

学校实践

中小学校怎样走好科学教育育人之路,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夯实坚实基础,不仅是国家战略需要,也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因材施教的体现。

地理特级教师出身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分享了学校跨学科概念视角下的中学科学教育实践,他表示,科学教育领域的跨学科教学是我国新时代科学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整合学科核心概念之间的裂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更完整连贯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解决真实科学问题具有重要价值,这也是科学教育最为重要的内容。学校推进课程活动平台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开发基于跨学科概念的主题式科学教学活动,开展层级式项目化学习操作转变学习方式,学校同时将学生的学习分为基础、发展、研究3个层级,进一步落实跨学科课程的开展。

资讯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校长王先军表示,学校对科学教育开展了“一核两维三层四翼”顶层设计,以提升科学素养、赋能终身发展为核心目标,以小初高各学段纵向贯通、家校社全协同横向联动为两维,基础层、拓展层、拔尖层分层开展,以课程建设、师资保障、平台搭建、科学活动为四翼,全方位营造良好的科学教育生态,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为个体发展提供差异化的教学,为全体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平台。在普及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在拓展层助力学生特色发展,在拔尖层挖掘学生科学潜质,优化竞赛课程,通过资源支持和全方位系统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升能力。”

资讯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葛军在线上分享了学校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科学教育途径,他认为人人具有创新的潜能,但需要不断激发、促进,未来更要培养孩子理性、逻辑化的思考,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通识性和卓越性两个维度开展,通识维度紧扣国家课程标准,以实验室为主课堂,强化实证要求、搭建科学盒子、开展全学科阅读、提供60多个社团活动,关注每个人的独立性和个性发展。在卓越维度构建4个层级:0层级阶段在k12贯通的办学联合体学校激发学生潜能;1层级注重研究性学习的激励,学校设立课题基金支持;2层级开展双高通道,与高校合作,建设实验室、学分互认等;3层级则分为学科竞赛和包括英才计划、紫金探究计划在内的顶尖探究项目。

资讯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分享了学校构建科学教育体系、助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经验。周建华认为,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学校以科学教育课程为依托,为学生传授科学基本知识、体验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精神,以建立完整的科学本质观、知识观和价值观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与实践,甚至未来进行科学研究的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所在航天城新开办的12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科学教育顶层设计分为3个层级,科学教育层级注重提升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科技教育层级培育科技后备人才,航天科技层级则为航天拔尖人才早期发现与培育服务。

资讯

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校长许军分享了初中阶段科学素养培育和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经验。自十多年前起,延安初中课程教学团队就对于课程建设倾注精力,细究精研。经过两轮长达九年的学校龙头课题的迭代,现在对课程体系建设已形成相对完备的校本认识,历经扎实而深入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经验。学校科学教育能否真正落地,首要看课程,关键是构建起立体式、特色化、动态化的科学教育的课程体系,“科学教育不是高科技教育”,延安初级中学的科学教育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课堂到课外,从实验到作业,从人文到理科,关键在于激发兴趣,探索求真,质疑求异。

资讯

科学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

理性思考

中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是有效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与会专家也就科学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理性分析。

84岁高龄的上海大学原校长、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杨德广到场参会,他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首先要认识到培养和发现人才的重要性,需要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第二,每个省市都应该为英才学校提供帮助,建立一批优质学校,专门选拔培养超常学生和超常儿童。第三为超常儿童的培养进行立法保障,让超常儿童有机会进入优秀的学校。第四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都应该有自主权,让优质学校发挥作用。

资讯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工作与研究部主任于维涛从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35周年画像、文献研究、问题研究以及展望研究四个方面进行了严谨的学术分析,对比分析了国外知名大学与国内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差异诉求,分析了基础教育中教育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而从学术层面阐述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思路。

资讯

上海中学在近160年的办学历史上已经培养了57位院士校友,上海中学党委副书记刘茂祥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应注重学生的志趣引领。他表示,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学会“玩”科学,给孩子们“试错”“探究”“在科学海洋里游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报国之志、科技探究之趣。

 

资讯

第九届国家督学、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格致教育集团理事长张志敏以“勇敢地做唯一的自己”为题,指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注重早期的人才培养。他提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的关键词是“降维”,要从学段目标、对象以及策略三个维度进行降维培养,要以更多的理性思考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资讯

科学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

媒体观察

“科学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都是当下的教育热词,与会的媒体代表也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上海教育科研》主编汤林春表示,此次论坛的话题是个沉重且重要的话题,与会校长、专家学者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梳理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怎样界定拔尖创新人才、怎样发现拔尖创新人才以及怎样给予机会使其成长,都是学校教育亟需回答的重要问题。这启示学校教育要提供容错的环境、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优秀的学生设立通道推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资讯

《教师教育研究》责任执行编辑王俭站在编辑的角度,提出好的文章一是要判断选题的价值立场,坚持“三立”:立场正,立意新,立足准;二是要有思维含量,以历史思维、辩证思维以及反思思维等看待问题;三是要有科学方法,以科学理论、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为依据。同时他表示,本次论坛也启示各位专家学者在学术研究中更加注重教师队伍科学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资讯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教授对本次分论坛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

资讯

李政涛表明此次会议的独特性在于实现了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的融合贯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科学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刻解读。他从“是什么”“为什么”“凭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几个方面对各位校长、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进行了总结归纳,也对本次科学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解释阐述。李政涛也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未来展望:一是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多倾听学生的声音;二是要更多地聚焦思维,注重科学思维的运用;三是要更多地关注理论创新,用知识创新带动实践创新。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讯

文章来源:第一教育,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