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上升》,此词条收录于12/27,仅供参考
海平面上升(英文:Sea Level rise),是指由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现象。
现代最早观测到的海平面上升现象出现在1863年,而海平面上升的概念是在1985的奥地利菲拉赫会议上才正式提出。自1880年以来,全球平均海平面已上升约21-24厘米。IPCC的预测显示,未来海平面还将继续上升,据研究,即使沿着尽可能最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变暖的路径,到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也将比2000年的水平上升至少0.3米。海平面上升,会严重破坏自然生态,并带来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挤压沿海生物栖息地,造成海岸侵蚀和土地盐渍化,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更会直接威胁沿海城市的安全。
为了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威胁,从1992年开始,国际社会开始采取行动,1992年制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的国际性公约《京都议定书》以及2016年各国签署了《巴黎协定》等,这些公约文件目的都是呼吁规定国际社会严格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降低温室效应带来的伤害。此外,各国都在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预计到2050年,煤炭等高污染燃料将被彻底淘汰。截至2019年,全球多国已对二氧化碳排放定价,并对全球20%的温室气体排放活动收费。而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有建设海平面上升观测系统、完善沿海城市建设规划、海岸生态系统修缮、控制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等;非工程措施有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海平面灾害研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并加强舆论宣传。
通过研究全球范围内的记录,研究人员发现,现代海平面上升于1863年出现,与工业革命出现的时间一致。1985年奥地利菲拉赫会议提出,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等其它温室气体浓度以现在的趋势继续增加的话,到21世纪30年代,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是工业化前的2倍;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倍的情况下,全球平均温度可能相应提高1.5-4.5摄氏度,同时导致海平面上升0.2-1.4米。由此,“海平面上升”一词被国际社会使用。